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的“国六”排放标准在2018年初时确定了全国各地实施的时间节点。但是,当各家企业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为这个最严限排令做准备时,国六却被暂缓执行了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“逆转”?国六标准到底怎么了?
原计划分别在2020年7月1日以及2023年7月1日两个时间点实施的国六A和国六B标准,在有些地方政府那儿已经开始推行了,深圳11月开始施行后,广东、天津等多个地区都宣布提前实施国六,但是“排头兵”深圳在实施了短短一个月后就暂停,并申请延迟到2019年7月1日实施,对于二手车交易流通领域执行国六标准更是给予了一年的过渡期;北京地区将实施时间延迟到了2020年1月1日;天津地区计划2019年7月1日实行。
一直以来,国内所用的排放标准都是沿用了欧洲的标准,欧四与国四、欧五与国五几乎相同,所以对于这样的排放标准来说没有什么难度,但是对于国内自主品牌来说,技术上的短板肯定是有的,而且在国五标准刚刚实行两年后,就转型成为全球最严的国六,对于现阶段的自主品牌来说估计有点吃不消了。当然,不是所有自主品牌都做不到,在近期公布的首批国六车型名单当中,自主品牌的车型已经了20多款,但是相对合资品牌来讲,还是太少了。
另一方面,截止到今年11月底,备案符合“国六”标准的车型有554款,仅占目前“国五”车型备案的12%。对于各家车企来说存在的压力也都不小,今年不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,在销售上都是不舒服的一年,对于这么大的压力,提前实施国六标准后,也势必导致现在部分热销的车型变冷,成为库存车。而为了去库存,经销商也必然会采取打折这样的快速去库存的手段来消化国五车型,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收益的。
对于比较理性的消费者来说,国六车型肯定是最优的选择。但问题是,刚才讲了,国六车型的备案只有国五的12%,车型并不是很多,而且现在市场上能够稳定生产国六车型又不多,绝大多数的厂商预计要到2019年第三季度产能才能跟上,这也就导致了货源的紧缺。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国五车型的冷落,一方面是国六车型的货源不足,在这种情况下继续“强推”国六,就会出现经销商“没车卖”、消费者“没车买”的尴尬局面。尤其是像北京这样号牌紧张的地区,更是会出现手握指标却没车可选的情况。
伴随国内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国六标准的实施可以说是势在必行,打造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依然是宗旨。但“欲速则不达”,如何平稳过度还需结合实际,所以各地才陆续“官宣”延缓执行国六标准,给汽车企业留足时间,政策平稳过度、顺利落地才是各方都希望看到的结果。
欲速则不达,太快了不好
|
版权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所转载文章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以及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因本篇文章转载众多,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,故仅标明转载来源。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,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,不能识别其来源,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!